成年残疾人的监护人,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难道都是法定监护人吗?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成年人(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规定,是否丧失民事行为能力,首先以年龄划线,即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上一律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次,对于成年人,则采用智力审查,即只有智力有障碍的人(精神病人)才会被认为是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而且通常需要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成年残疾人,其是否是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要对其进行智力审查。因此对于那些智力正常,只是肢体残疾的成年残疾人而言,其依然属于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我们知道的是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而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按照民法总则的规定,是由其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残疾证上的监护人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智力正常而肢体残疾的成年人,依然属于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残疾证上的监护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是不同的。两个都名曰监护人,但从法律层面来说,前者更多的是一种紧急联系人的身份,是基于家庭亲属之间的相互扶助,而后者是法定监护人身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第九条明确要求,申请智力、精神类残疾人证和未成年人申请残疾人证须同时提供法定监护人的证明材料。而对于肢体残疾类残疾人并未作出硬性要求。
监护人办理
1.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申请书模板(图源:千库网)
2.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意见的,应当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
(扬爱会员家庭中已有家长为心智障碍者申请成为其监护人,介绍到需要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提交申请资料——等待法院通知到指定机构做心智障碍者鉴定——等待法院开庭;费用约4000元;将心智障碍者残疾证、诊断报告、家长身份证、户口本等所有证件带齐前往。)
民事判决书判决结果:(见下图)
一、宣告XXX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指定XXX为XXX的监护人。(律师建议:最好指定为监护人和财产代管人)
本文章转载于作者:杨在江湖;
文章链接:【法律探究:成年残疾人的监护人,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1757555461310791】
发布时间:2019年8月13日;
若侵权,请联系扬爱管理员进行删除;联系方式:13527721311。